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交流培训 > 中医基础 > 正文

为什么“脾虚”的人越来越多,这12字真相,值得反思!

编辑:佚名
说到中国人的健康情况,最大的问题就是“脾虚”。毫不夸张地说,十个人去看中医或者去好的中医养生馆调理,九个都会拿到“脾虚”的诊断。

脾又人的“后天之本”,说明人在出生后,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、气、血、津液的化生和充实,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。一旦出现“脾虚”,人体的多个系统都会出问题,其中包括消化系统,造血系统,甚至生殖系统,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。而这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,甚至是从亚健康向疾病过渡的时期。
 
为什么“脾虚”的人越来越多,这12字真相,值得反思!

为什么国人容易脾虚?

1-思虑过重
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人体的一切思维活动均需要由心来掌控。

在五行中,火生土,火对应的是心,土对应的是脾。

思虑过重的人,心被消耗太过,自然无力生土,脾气随之虚弱。

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文人、现在的很多知识分子都给人“手无缚鸡之力”的脾虚印象,他们的脾虚就是因为用脑过度、心思太重导致的。

而国人一向擅长用脑子,甚至用心术,这就增加了“脾气”受损的几率。

2-太过安逸
中国人肌肉力量较弱是与生俱来的,而脾主四肢和肌肉,因此,如果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每日活动,肌肉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脾。

过去中国人靠劳作为生,过劳是常事,自然消耗脾气;现代人则普遍缺少运动,又从过劳变成过逸,用进废退也会削弱脾气,造成脾虚。

3-放肆饮食
中国是农业大国,农耕社会中人们“靠天吃饭”,饥饱失常的情况十分普遍。

现代人则经历了从“温饱不足”到“小康富足”的巨变,饮食过饱或经常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,都会伤及脾胃。


脾虚,这里会有变化

很多人习惯通过自身症状和舌脉表现来判断自己是否脾虚。

而对于没有受过医学专业训练的人来说,通过上述方法往往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答案。

因此,今天小编教大家一个更为简便的方法——看足三里!

足三里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健脾要穴,它就位于我们双腿外膝眼下三寸,即四指宽度,胫骨外一横指的地方。

在这里摸到有凹陷,就可能预示脾虚。

如果还伴有腹胀腹痛、消化不良、食欲减退、腹泻便秘等症状,那您的脾虚就“八九不离十”了。

其实,这个判断脾虚的方法在《黄帝内经·灵柩·经脉》中早有记载——“实则必见,虚则必下,视之不见,求之上下”。

意思就是说:身体上的许多实证和虚证,都会在穴位上出现凹或凸的变化。

所以,您可放心大胆地尝试。


脾虚怎么办?

众所周知,调理脾胃最重要的就是合理饮食,关于这点,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,不再赘述。

今天,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养脾胃的小动作:

中医认为,调养脾胃的关键,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。

胃气主降,脾气主升,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,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,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,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。

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,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。

八段锦中记载的单举手臂这个动作,正是利用这一机理,对于调节脾胃很有用处。


做法:

1、站好,两腿膝盖稍微弯曲,两只手掌心向上,捧在小腹前。

2、左手翻掌,往上举,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边下按。

3、两掌一上一下撑开,同时两腿站直,把整个身体拉伸开。

4、一次维持2秒即可,两手回到原来的状态,合于小腹前,全身放松。

5、一套完成后,换为右手来一遍,重复30次。

注意事项: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,小腹微收,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,小腹微松。


脾虚不简单

讲到“补脾”,很多人认为就像是给车加油一样,吃点补益的食材或药物就能好。

但事实上,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,它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和表现。

众所周知,中医把脾称为“后天之本”,在人体脏腑中有着很高的地位。

它凭借“脾气宜升、喜燥恶湿”,“脾主运化”,“脾主升举”,“脾主统血”这四个主要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。

而一旦脾的生理功能被破坏,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我们就称之为“脾虚”。

导致“脾虚”的原因有很多,表现也多种多样。


比如:

脾的运化失职:腹胀,胃口差,大便不成形或长期便秘;

脾的升清失职:疲乏无力,少气懒言,面色萎黄;

脾气下陷:腹部坠胀、久泻不止、脱肛、内脏下垂……;

脾不统血:便血、尿血、例假出血不止、或淋漓不尽。 



脾有“五怕”,别做它

1-怕你不运动
缺少运动几乎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,但脾主四肢和肌肉,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,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?

2-怕你太压抑
思虑伤脾,如果情绪压抑,经常波动过大,心事重重,思虑太多,这样很可能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。

3-怕你饮食不节
长期食用重油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以叫做饮食不节。

油腻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,辛辣的食物会耗气伤津,寒凉冰镇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,甜食太过则生痰湿。

4-怕你饥饱失常
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,中医称之为“饮食无度”。长期如此的话,就会损伤胃气,造成脾胃虚弱。

5-怕你生活不规律
像现在天气冷了,不注意保暖,寒气侵体容易伤脾;还有长期熬夜、失眠的人,脾胃无法得到充足的休养,也会出现脾虚的状况。
  •  
    服务热线:客服400-0551-611 咨询400-0066-052
  •  

预约咨询